《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breast cancer 的文章

1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朱雪 1,李可可 1,刘莹 2,马文娟 3,董宏伟 2 2025年第4期 [466-470][摘要](53)[pdf 651KB](31)
2 基于临床-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的列线图预测乳腺癌化疗患者预后的价值
侯红,张亚琳,孙华静,慕强,方堃 2024年第9期 [1115-1121][摘要](169)[pdf 1507KB](169)
3 ABMIL-BiGRU:基于双向门控循环注意力多示例学习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可解释性预测
李波1,杨艳斌2,李帅3,梁美彦3 2025年第2期 [175-183][摘要](199)[pdf 2065KB](134)
4 瘤内瘤周超声影像组学预测乳腺浸润导管癌Ki-67状态
师琳,钟李长,谷丽萍 2024年第9期 [1139-1144][摘要](189)[pdf 1833KB](169)
5 胸壁补偿膜厚度及患者体型特征对乳腺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和剂量学的影响
刘玉平,张震,王瑜,常娟娟,王光明 2024年第6期 [678-682][摘要](329)[pdf 910KB](225)
6 基于BIRADs多任务学习模型的乳腺肿块分类
吴书裕1,周露1,王琳婧1,李慧君1,张书旭1,梅颖洁2 2023年第10期 [1220-1227][摘要](356)[pdf 2228KB](411)
7 二维超声特征联合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吴静,李景 2024年第2期 [175-180][摘要](1128)[pdf 1761KB](199)
8 特定密度的3D打印补偿膜在乳腺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
雷金艳,曹潘潘,张倩,李建锋,代馨瑶,王雪纯,靳富,彭海燕 2024年第6期 [683-689][摘要](348)[pdf 1654KB](343)
9 基于双层感知机网络的乳腺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
刘炜焜,周凌宏 2023年第6期 [661-666][摘要](457)[pdf 1072KB](318)
10 应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不同定位方式对体表吸收剂量影响的体模研究
王钦1,邓敏敏2,郁艳军2,倪文婕1,张富利2 2023年第8期 [938-943][摘要](359)[pdf 1165KB](412)
11 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声多模态乳腺肿块良恶性分类
王怡伟1,李晓兵1,聂生东1,姜立新2,万财凤2,蒋卓韵1,贾守强3 2023年第8期 [988-995][摘要](754)[pdf 1833KB](1131)
12 基于RGSC系统的左乳腺癌深吸气屏气放疗的应用及评估
魏夏平1,苏洁洪1,李琳1,安世霞1,董彦鑫1,黄小伟2,刘叶明1,黄明超1 2023年第8期 [933-937][摘要](767)[pdf 1264KB](693)
13 AlignRT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体表引导摆位中感兴趣区优选
李俊禹,杨敬贤,于松茂,卢子红,周舜,陈吉祥,王振飞,丁大庆,王美娇,杜乙 2023年第1期 [1-6][摘要](1002)[pdf 1048KB](588)
14 锥形束CT图像引导乳腺癌放疗中不同配准方法研究
刘姝言1, 2,高兴旺3,刘懿梅1,周杨4,邓小武1,陈仲本5,彭应林1 2023年第1期 [7-12][摘要](1023)[pdf 1346KB](420)
15 基于Halcyon加速器的乳腺癌IMRT计划设计方法
魏夏平1,苏洁洪1,黄小伟2,王小深3,王兴柳3,张震3,刘叶明1,黄明超1 2022年第7期 [817-822][摘要](1048)[pdf 1565KB](719)
16 基于迁移学习和支持向量机的乳腺癌分子分型预测
赵清一,林勇 2022年第5期 [635-639][摘要](517)[pdf 13795KB](479)
17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深吸气屏气模式下Hybrid-IMRT和Hybrid-VMAT的剂量学比较
史亚滨1,2,黄嵘3,高艳2,陈洪涛2,徐逸4,陈伟思2,梁晓敏2,郑芳2 2022年第8期 [936-940][摘要](869)[pdf 1478KB](454)
18 乳腺断层摄影合成技术的临床价值
孙晓琪,蔡思清,林舒婷,陈倩倩 2022年第1期 [51-56][摘要](419)[pdf 1173KB](429)
19 保乳术后放疗中钛夹动度与乳腺大小及钛夹位置的相关性
罗娇娇1,彭海燕1,罗焕丽1,周宪1,曾晓华2,靳富1 2022年第5期 [529-534][摘要](547)[pdf 1271KB](756)
20 基于空-频域差值与超分辨率反馈网络的乳腺微钙化区域检测技术
邢素霞1,申楠1,刘子骄1,鞠子涵1,何湘萍2,潘子妍1,王瑜1 2022年第7期 [840-849][摘要](333)[pdf 2466KB](430)
21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引导实现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治疗临床应用及评估
张光伟,钟鹤立,吴何苟,刘剑锋,张定,杨东,樊娟,李彬,徐广然 2021年第7期 [793-797][摘要](850)[pdf 993KB](508)
22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疗效及对心肺的影响
李侃,杜庆安 2021年第2期 [168-171][摘要](849)[pdf 886KB](713)
23 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外放边界的分析及验证
申正文,李师,谭霞,田秀梅,罗焕丽,靳富,万跃 2021年第7期 [804-808][摘要](825)[pdf 918KB](519)
24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自动摆位功能对乳腺癌放疗患者治疗精度及摆位时间的影响
张光伟,吴何苟,刘剑锋,高艳,李彬,钟鹤立 2021年第4期 [411-415][摘要](1226)[pdf 1016KB](558)
25 乳腺癌锁骨上区不同放疗技术甲状腺剂量学比较及其对生存期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周湛明1,徐慆1,舒琦2 2021年第2期 [143-147][摘要](1246)[pdf 1209KB](653)
26 基于深度学习的rtStation软件自动勾画乳腺癌术后患者心脏结构的应用分析
时飞跃1,2,王敏1,赵紫婷3,秦伟1,赵环宇1,魏晓为1 2021年第6期 [661-665][摘要](1099)[pdf 1215KB](609)
27 超声多模态技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闵洁1,蒋殿虎2,彭国平1,曾书娥3 2021年第3期 [337-339][摘要](885)[pdf 683KB](463)
28 基于Adaboost-决策树算法的乳腺微钙化区域真假阳性检测
申楠1,邢素霞1,何湘萍2,潘子妍1,王瑜1 2021年第8期 [940-945][摘要](473)[pdf 1365KB](482)
29 超声造影结合实时弹性成像技术评估乳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王霞1,李君1,陈晶1,张爱红2 2020年第7期 [890-893][摘要](572)[pdf 890KB](529)
30 左侧乳腺癌术后放疗无均整器模式剂量学优势分析
罗红樱1,2,周剑良1,单国平2,邵凯南2,杨一威2,周霞3 2021年第3期 [281-286][摘要](729)[pdf 1017KB](750)
31 人工智能云技术在乳腺癌患者心脏亚结构自动勾画中的应用
陈子印1,白艳春1,徐巍2,王定宇2,徐丽丽1,赵秋爽1,朱森华3,汪洋4,刘广忠2 2020年第12期 [1599-1603][摘要](1034)[pdf 946KB](603)
32 野中野调强放疗在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叶祯开,唐洁,卢耀振,陈艳,谭琛,韦周吉 2020年第5期 [541-544][摘要](796)[pdf 1210KB](669)
33 一种改善乳腺癌锁骨上区与乳腺区域接野处剂量分布的保乳术后 放疗计划
毕苏艳,任骅,王越男 2020年第9期 [1095-1100][摘要](765)[pdf 2610KB](758)
34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剂量调强放射治疗疗效比较
陈日新1,罗展雄1,秦佳宁1,朱州1,贾燕华1,王志2 2020年第8期 [993-995][摘要](1209)[pdf 685KB](572)
35 不同优化方法在乳腺癌大分割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
邵莹1,2,王雅棣1,王石3,张富利1 2020年第7期 [843-849][摘要](787)[pdf 1165KB](727)
36 两种皮肤通量外扩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比较
宾石珍1,张俊俊1,单冬勇1,成树林1,张骥1,唐甜1,李娜2 2020年第10期 [1237-1241][摘要](1013)[pdf 1040KB](743)
37 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加锁骨区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
李聪,李思涵,夏兵 2020年第6期 [691-695][摘要](672)[pdf 814KB](631)
38  双侧乳腺癌同步放疗设计中多射野中心及固定钨门技术的应用
 张磊,李浦,杨一威,翁邓胡,方敏,邵凯南,郑士明 2019年第4期 [373-378][摘要](1166)[pdf 769KB](1191)
39 基于SFS-SVM的乳腺癌预测模型的构建
赖胜圣1,刘虔铖1,余丽玲1,刘文平1,杨蕊梦2,金浩宇1 2019年第7期 [826-829][摘要](1309)[pdf 905KB](859)
40 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及预测
罗益贤,马捷,刘永光,弋春燕,许梅,黄社磊 2019年第7期 [794-799][摘要](746)[pdf 1438KB](861)
41  超声与MRI诊断乳腺癌及不同病理分型影像特点分析
 李俏颖1,周定中2 2019年第2期 [205-209][摘要](1047)[pdf 832KB](1024)
42  锥形束CT引导乳腺癌精确放疗的研究进展
 陈绍芳 2019年第2期 [163-165][摘要](1049)[pdf 518KB](804)
43  固定铅门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动态调强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比较

 贺先桃,王占宇,谭军文,龙雨松,李钢,冯永富 2018年第8期 [889-894][摘要](1167)[pdf 915KB](1009)
44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林琳,李韬,邓方阁 2018年第6期 [734-737][摘要](1452)[pdf 446KB](1740)
45  1.5T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女性乳腺癌检查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Her-2的相关性
 史旭波1,黄贵生1,苏欢欢2,颜剑豪2 2018年第12期 [1441-1446][摘要](773)[pdf 747KB](769)
46  双侧乳腺癌术后IMRT与VMAT的剂量学差异
 史玉静1,鞠孟阳1,胡晓伟1,李金凯2,王沛沛2,李彩虹2,昌志刚2,孙新臣2,李顺梅2,郑海伦2 2019年第4期 [384-388][摘要](1396)[pdf 792KB](860)
47  
乳腺癌放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方式应用比较

 刘利彬,张小清,杨海松,黄家文,倪敏,吴君心 2018年第7期 [753-757][摘要](1370)[pdf 549KB](1300)
48  乳腺癌固定野调强射野数目的研究
 王磊1,倪昕晔2,王根和1,陈维平1,方平1,吴怡青1,江大华1,程文涛1 2018年第11期 [1269-1275][摘要](1315)[pdf 765KB](798)
49  HexaMotion系统模拟三维呼吸运动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胸壁浅表剂量分布的影响
 丁小格1,邱小平1,杨振2,曹瑛2 2018年第10期 [1134-1138][摘要](994)[pdf 821KB](1122)
50  左乳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计划三维剂量验证
 周晖,许赪,沈文同,陈毅,张毅斌 2017年第12期 [1216-1119][摘要](1089)[pdf 1307KB](924)
51  乳腺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与临床剂量实测比较
 沈奕晨,王为,张松方,屠永清,查元梓,蒋马伟 2018年第3期 [269-274][摘要](1324)[pdf 823KB](1406)
52  非均整模式光子线在乳腺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评估
 吴丽丽,张基永,黄宝添,陆佳扬,林珠,张武哲 2017年第11期 [1086-1090][摘要](1119)[pdf 837KB](1145)